最近,谷歌亮出了大殺器,顯示自己想在云服務領域跟Amazon Web Services(AWS)和微軟認真較量一番。
在舊金山的谷歌云平臺全球用戶大會上,谷歌首席執(zhí)行官桑德爾·皮查伊、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以及谷歌負責企業(yè)業(yè)務的高級副總裁黛安·格林齊齊亮相,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宣布,谷歌已經準備好為各種公司提供服務,甚至包括那些大企業(yè)。
格林表示,如果有人印象里谷歌云平臺還沒瞄向大公司,這種看法很快就會改變,“如果不是認真的,我根本就不會加入谷歌。我來這兒就是為了云平臺,讓我激動的就是這個。”
格林曾是VMware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和首席執(zhí)行官。這家公司是虛擬服務器領域的開拓者。據估算,80%的大公司數據中心都在使用VMware的虛擬化解決方案。因此,格林對企業(yè)客戶有一定的了解。她在谷歌擔任了四年的董事,去年11月被任命為高級副總裁。
本次大會被視為谷歌的全員亮相新聞發(fā)布會,意圖證明該公司的云服務已經為“黃金檔”做好了準備。谷歌披露的云服務新增客戶包括家得寶和迪士尼的消費品部門。谷歌還再次宣布,一直使用AWS和MicrosoftAzure服務的可口可樂已經開始使用谷歌云平臺。
可口可樂等公司正在轉向公共云服務,也就是從類似谷歌的供應商手里租用大量服務器、存儲空間和網絡設備,這樣就不必擴充內部數據中心的容量。
不過谷歌云平臺的親密關系網里還缺一些大型的新金融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機構用戶。SAP和甲骨文等大型軟件公司的應用有沒有獲得在谷歌云平臺上運行的授權,也還不清楚。畢竟使用這些應用的大企業(yè)需要在云平臺上獲得相應的支持。
格林承認,跟大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是谷歌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過,大公司的暫時缺席并不代表會上展示的技術缺乏亮點。谷歌展示了供外部人員使用的新人工智能(即機器學習)產品。現在,第三方開發(fā)商可以像谷歌一樣利用新技術打造自己的應用,比如語音識別軟件。在機器學習技術的幫助下,應用可以自我調整或“學習”,而不需要開發(fā)人員的幫助。
谷歌還展示了一款名為Kubernetes的工具,可以幫助企業(yè)用戶把應用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或者谷歌云上。大多數公司都想采用把應用拆分的混合模式,一部分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里,一部分放在類似谷歌云平臺的公共云上,這樣可以保證對某些數據和應用的控制。
谷歌推出的云產品中還包括Stackdriver,可以監(jiān)視、記錄并診斷AWS服務器、谷歌云服務器以及私有云上的性能問題。
負責技術基礎設施的高級副總裁烏爾斯·霍爾茨勒介紹了谷歌的均衡負載技術。他說,這項技術可以實現計算任務的跨地區(qū)分配。霍爾茨勒指出,AWS和Azure沒有類似功能,對要在多個地區(qū)提供服務的消費領域初創(chuàng)企業(yè)以及需要解決本地性能問題的跨國公司來說,做到這一點都很重要。
技術對谷歌來說一向都不在話下。但谷歌的軟肋一直在于似乎不知道怎么向大公司推銷產品。在大企業(yè),做采購決策的不是開發(fā)人員,而是高管。
云行業(yè)顧問MSV·簡納基蘭姆在周三的展示過后指出:“谷歌應該畫幅藍圖,然后講講故事。在場的人都沒看懂對Kubernetes的演示,他們搞得太技術流了。”
谷歌正在擴充咨詢團隊,以幫助合作伙伴和顧客了解怎樣使用谷歌云服務,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不過,這個團隊不會發(fā)展成IBM式的專業(yè)服務部門……格林表示:“建立咨詢團隊主要是為了獲得用戶反饋以及協助合作伙伴。雖然我們沒打算在咨詢業(yè)務上賺錢,但也不想虧錢。”
格林沒有透露咨詢團隊已經招了多少人。
公平地說,云服務領域的發(fā)展還相當初級。目前大概只有5%或者8%的信息技術存在云端。如今谷歌已經奮起直追。盡管AWS已經發(fā)展了10年,但谷歌還有大把時間趕上。
對一些云服務商來說其實業(yè)務發(fā)展?jié)摿薮螅贿^,大多數分析師都認為公共云市場比較小眾,只屬于AWS、Azure和谷歌云平臺。高德納分析師道格拉斯·圖姆斯指出,鑒于谷歌資源眾多,其云業(yè)務有“無限長”的起飛跑道,也有可能對更知名的競爭對手形成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