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在R5版本中首次提出IMS,并在R6和R7版本中進一步完善。IMSR5版本在2002年9月已經完成,R5版本階段側重于對IMS基本架構、相關功能實體、功能實體之間的交互流程等進行研究;R6版本在2005年3月完成,R6版本階段更加側重于IMS和外部網絡之間的互通(包括和電路域網絡的互通、和IP網絡的互通、和無線局域網的互通),以及IMS支持各種業(yè)務的能力,并明確業(yè)務由IMS用戶的歸屬地提供和控制,使IMS真正成為一個可運營的網絡技術;R7版本在2006年底前完成,R7版本階段更多考慮固定方面的特性要求,很多內容是在吸收TISPAN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涉及的內容有:固定寬帶接入IMS(FBI)、電路域和IMS相結合業(yè)務(CSI)、IMS緊急業(yè)務等。
TISPAN和3GPP在IMS的研究上緊密合作,TISPAN從固定的角度向3GPP提出對IMS的修改建議。TISPAN的工作方式和3GPP類似,采用分階段發(fā)布不同版本的方式,目前已經發(fā)布了R1版本相關規(guī)范,并正在開展R2階段的研究工作。
在R1階段:架構方面,TISPAN采用3GPPR7(見TS.23.228v.7.2.0)定義的IMS架構,并針對固定的特殊要求進行了相關修訂;提出了網絡附著子系統(tǒng)(NASS)和資源控制子系統(tǒng)(RACS);對整個體系架構所包含的子系統(tǒng)和功能實體間的接口進行了定義;定義了基于IMS的PSTN/ISDN仿真子系統(tǒng)(PES)的實現(xiàn)方案等。協(xié)議方面,對3GPP已經定義的相關接口協(xié)議,針對固定的特殊需求進行了相關修訂;定義了NASS與外部接口的協(xié)議;定義了RACS和外部接口的協(xié)議。業(yè)務方面,定義了傳統(tǒng)電信網絡中補充業(yè)務在IMS架構中的實現(xiàn)等等。
在R2階段,目前還主要處于需求分析階段,比較受關注的項目有RACSR2版本的研究、網絡電視(IPTV)、固定移動融合(FMC)、家庭網絡、PES架構的完善。目前這些項目的進展不大,迫于各種壓力,在TISPAN10Ter會議上,TISPAN明確架構的研究工作可以不受需求分析方面進展情況的約束和限制,可在開展工作的同時逐步完善。
IMS作為融合固定接入和移動接入的統(tǒng)一架構,是電信網發(fā)展和演進的未來方向,它提供的豐富業(yè)務能力將使電信網的發(fā)展打開新的篇章。目前針對移動接入的IMS已經相對成熟,制造商提供的相關設備的功能也相對成熟和完備;針對固定接入方面,特別是PES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研究和標準工作都相對滯后。IMS主要被用來提供多媒體業(yè)務,IPTV和FMC研究工作在NGN領域的展開將推動IMS向新階段發(fā)展。
中國信息產業(yè)網(www.cnii.com.cn)